醫美亂象向下蔓延
衛福部管定了!未滿十八嚴禁「修修臉」
發育中的十四歲國中生,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單眼皮,想割雙眼皮,被媽媽帶著去做醫美整形,也有媽媽帶著十三歲的女兒去做鼻子、注射肉毒桿菌,讓臉看起來比較瘦,讓整形醫師感嘆不已,而這現象在台灣卻有日漸增加的趨勢。追求美是人的天性,尤其在過度渲染醫美療效成果的風氣下,很多人都認為進廠「維修」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,但整形低齡化現象卻值得令人警惕。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全國一年竟有約八百例未成年人接受醫學美容手術,其中還不乏是要「動刀」的侵入性醫美手術。
整形低齡化 為何要十八禁?
衛生福利部祭出行政命令,要求醫師不得對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進行醫美手術,美麗爾醫學美容機構執行長陳美齡表示,面對現在太多的醫美亂象,醫美應該要有個規範。整形手術訴求分為兩種:重建與單純追求美,而這個法令就是針對純粹為追求「美」的族群而頒布。
以往熟女是醫美診所的主要消費族群,多是想透過拉皮恢復青春,近年也有不少剛出社會的上班族或在學中的年輕族群,會透過整形做改變,例如割雙眼皮、瘦臉等。其中,女性最想擁有的就是徐若瑄的眼睛,而男性則是想要擁有金城武的鼻子。
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沈珮涵指出,過去醫療改革基金會接獲民眾申訴的醫糾案件中,醫美只占三至五%,但在這兩年內上升到十至一五%,這樣的現象令人感到擔憂。其實,在未滿十八歲前,青少年的身、心發育都未趨成熟,想要動醫美手術不見得適合,應謹慎評估。
俗語「女大十八變」不是沒有原因的,以眼睛為例,很多人小時候是單眼皮或很淺的雙眼皮,長大才變成雙眼皮,是因為眼皮下的皮下脂肪隨著脂肪量減少,若太早動手術,等自身的眼皮發生變化,雙眼皮就可能變形;或者小時候都是塌鼻子,成年後鼻骨發育才日趨完整,其他還有嬰兒肥、臉型變化等。
心理狀態不健全帶來隱患更大
醫美的商業宣傳過度將健康風險與社交目的混在一起,許多人對整形醫療會有過度的期待,不只是未成年青少年,甚至有些大人的心理狀態都不是那麼健全。陳美齡說:「客人會表明自己有憂鬱症,而且人數還算不少。」當碰到這些案例時,醫師們在諮詢上都會特別謹慎。
許多未成年人可能就是聽到同學說一句:「你的××不好看」,或是因喜歡某位明星,希望整成他的鼻子或眼睛,也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的臉型,與其他五官是否協調。如果真的動手術了,達不到想要的成果,就容易產生醫療糾紛。
陳美齡表示,如果是小孩子,醫師首要釐清是否出自本人意願,或者是受到他人影響,第二要注重的是客戶對這個手術的期望值是不是實際的。例如,有些人是因為老公外遇所以想把自己變更漂亮,但這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;小孩子也是,不會因為變帥變美就會達到自己的期望,期待值不正確,就不建議動醫美手術。
再者,多數整形手術都需要漫長的恢復期,例如抽脂後要穿塑身衣二至三個月,激光去斑皮膚有十天不能沾水等,未成年若自制能力較差,不能嚴格依照醫師囑咐,整形效果不僅打折扣,美容甚至有可能就會變「毀容」。
沈珮涵表示,青少年是否需要透過醫學美容建立自信,這是值得反思與檢討的地方。其實有很多管道可以協助青少年建立自信效果,例如諮詢其他專家的意見,接受輔導或是得到身心的支持,甚至是與同儕相處方面,都可以透過這些管道得到改善。
醫生可能偏向講好的療效,一些限制、風險、副作用甚至後遺症部分不會主動透露,沈珮涵提醒,依據醫療法規定,只要不是緊急手術,醫師都應該在手術前,親自解釋說明這些資訊,並由雙方共同簽署一式兩份的手術同意書,其中一份應該要交由病人留存自保。
醫療改革基金會建議民眾簽下手術同意書之前,能透過「手術前先進行三思八問」的自保技巧(如圖),透過主動詢問醫生這些問題,就可以得到比較完整的資訊,再思考手術的必要性。
韓國整容市場大 變臉視同剪髮普遍
韓國整形市場聞名於世,隨著青少年偶像增加,手術年齡層亦有下降趨勢,有媒體指出,不少在首爾江南一帶的整容診所中,常常能見到高中生的身影,整形風潮甚至已經從高中生蔓延到國中生,據韓國整形醫師估計,整形人群中,中學生總計已經占到二○%~三○%,一到暑假,學生更是占韓國整形總量的八成以上。
據悉,許多韓國女學生將整形視為一種「獎勵」,若成績進步或是考上大學,就可以對父母提出整形的要求,也有父母把整形作為孩子成年的贈禮。對他們來說,整形就像是到美容院換造型一般稀鬆平常,整形廣告也是隨處可見。
由於整形氾濫,各種粗製濫造的街頭診所頻頻出現,整形價格可能高至天價,低至白菜價,造成未成年鑽空檔,只要少吃幾餐就可以存下整容費用,讓沒有經濟能力的未成年族群可以隨意整容。另外,在沒有嚴格機制的審核下,想要進行整容的青少年通常對醫生隱瞞真實年齡,醫生們也不會去核實。
雖然現在韓國政府祭出條例規定,未成年人整容被抓到就要受罰,但這樣真能斷絕未成年人對整容的強烈願望嗎?仍有待觀察。
醫學美容諮詢券大有問題 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
「黃金電波拉皮,原價五萬元只需二萬元」、「玻尿酸導入醒膚靚白課程醫美級的煥白奇肌,超低價只要三九九」…為搶攻愛美市場,購物台或者團購網站經常可以看到很多賣一整組的課程券或體驗券,但其實這樣的管道都是違反醫療法的行為。
購物頻道主持人以三吋不爛之舌,推銷醫美等醫療服務,並刻意使用「諮詢券」來規避法律,但每一檔幾乎都能賣上百萬元。診所透過諮詢券或體驗券吸引消費者上門,再推銷其他課程,所帶來的商機更是驚人。沈珮涵指出,法律規定只有「醫療院所」才能販售醫療服務與從事醫療廣告,違者可處罰五~二十五萬元。
不少人都認為能夠花小錢購買課程又能變美,是撿到便宜,尤其未成年或是學生族群較可能因經濟上的考量,被這種促銷吸引,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衍生的風險。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與狀況不同,需要透過專業醫師的審慎評估後,才可以進行,直接透過這些違法管道決定療程,如同於民眾自己當醫生判斷療程,其實不一定適合自己,風險相對高。
而執業醫生也不一定會告知是否適合這些療程,貿然執行下,容易「醫美不成變醫糾」。另外,許多民眾不知道其實預收療程費用也是違法的,根據醫療法規定,醫療院所不得預收療程費。
醫美亂象何其多 等政府規範不如主動注意
除了未成年美容,醫美還存在著很多亂象,台灣目前缺乏良好的環境,政府也還尚未建立良好的規範制度。現在政府雖頒布醫療美容機構認證,但屬自願參加制,並非強制性,所以仍允許坊間許多醫美診所不去參加認證審核,其可能存在品質與誇大療效的問題,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。
沈珮涵表示,許多民眾在網路上查詢醫美關鍵字,其實跳出來的前幾名很多是違法的,具誇大療效或是使用一些如「國內首例」、「唯一」等容易誤導的字眼,反而使得守法的診所在民眾搜尋關鍵字時不會跳出來,這也是民眾在取得資訊上需要扭轉的現象。
很多廣告用詞其實是遊走在法律邊緣,衛福部在查緝這些醫療廣告時,也發現其實有很多灰色地帶會造成認定上面的困難,這也是政府目前最想要改善的部分,只是在現階段還沒辨法完全處理,只能提醒民眾多加注意。
衛福部公告:
禁止醫師對18歲以下未成年人實施非醫療必要之醫療行為,項目包括眼部、鼻部整形、植髮、抽脂、削骨、臉部削骨、顱顏重整、拉皮、胸部整形(縮乳及隆乳)。違規醫師將依據醫師法第28條之4,開罰10至50萬元罰鍰,得併處限制執業範圍、停業處分1個月至1年或廢止執業執照,情節重大甚至可廢止其醫師證書。